昨日处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处,止也。”处暑一到,暑热也到了尾声,在接下来,我们将迎来出伏,感受初秋的韵味。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所以养生防病应以滋阴润燥养肺气为重。
一、处暑如何防“三害”
1、一害“睡眠不足”
处暑时节应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每天应比夏季多睡1个小时,晨起可饮用温水,保持大便通畅。午睡也是处暑时节的养生之道,可弥补夜晚睡眠不足,有利于缓解秋乏。
2、二害“过早添衣”
俗话说:春捂秋冻。天气稍微一凉,有些朋友就会把保暖的衣物穿上,这其实是不恰当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晚温差逐渐增大,大家可以适当让身体感受温度下降带来的收敛变化,不必过早添加衣物,以提高自身抵抗力。对于身体虚弱、体质虚寒的人群,如老年人、久咳久喘者,早晚可加一件背心,保证核心温度即可。夜间睡觉时,要注意胃肠和脐部的保暖,避免寒气侵入人体;日常起居也要注意远离冷水、冷饮等寒凉之物。
3、三害“过食辛辣”
立秋过后,应减少摄入易引起津液耗伤、发汗过多的食物,减辛辣、增清润。多食用汤、粥以及果类、根茎类等水分含量高的食物。例如,人们可以少吃姜、葱、辣椒等辛味食物,多吃雪梨、甘蔗、石斛、玉竹、山药、百合、桑葚等清热润燥之品,这些食物能在缓解热与燥的同时,补充体内津液,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秋燥。
二、处暑养生有三做
1、缓运动
处暑时节,运动一定要缓一点,以“不累”为标准。
可选择爬山、健身操、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以排出夏季郁积在体内的湿热。
但运动时要注意强度不可过大,避免大量汗出而损伤阳气。
2、养精神
入秋后,自然万物由阳转阴、由动转静,人们可以看到树叶由绿变黄、变干,直至从树上落下的过程。
外在事物常投射于人的内心,特别是气血不足、虚性体质的人,更容易产生悲秋情绪。
工作和生活节奏较快的人,每天可抽出15~30分钟的时间来闭目养神或进行舒缓的运动,以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
3、常按摩
秋季要注意培补脾胃,益气健脾,以强身健体,可常揉脾俞穴和足三里穴,脾俞穴在人体背部,一般来说,肚脐对应我们背部的第二腰椎,向上再摸三个椎体,旁开两指处即为此穴,手握空拳轻轻叩击脾俞穴数次,或点按5分钟。足三里是胃的下合穴,按揉时端坐凳上,四指弯曲,按放在小腿外侧,将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处,一按一松,点按5分钟,两侧互换。
温馨提示:处暑节气后,经历了夏的大热大汗、耗气伤阴,随着天气由热转凉,人体阳气也收敛,所以容易出现秋困,秋燥,因此精神调养应以静为主,静能生阴,静能潜阳,静心、宁心是精神养生的最高境界,在秋意来临之际,调节情绪,安神静心,以达到 “心空静寂,其乐无喻”的养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