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迎来重阳节,这一天民间有登高、赏菊、饮酒、佩戴茱萸、品尝重阳糕等传统习俗。在《易经》中,“六”被视为阴数,“九”则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因此得名“重阳”。同时,重阳节也是中国的老人节,旨在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随着重阳节的到来,时令逐渐步入深秋,阳气由升浮转为沉降,天气日渐寒冷,这对老年人来说是一个易引起健康问题的时节。因此,重阳节后要注意养生保健。
一、重阳节传统习俗
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
1、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2、享宴祈寿
重阳节这天有享宴祈寿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重阳时节的大型饮宴活动,其实是由时节庆丰收祭祀宴饮发展而来,在祭天祭祖的基础上加入了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发展至今,摆敬老宴、饮宴祈寿风俗仍在南方一些地方流行。
3、放纸鸢
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传说,重阳时放纸鸢是为了“放晦气”,纸鸢飞得越高越远,晦气也随之高飞远离,更有甚者,还要专门将线弄断,让风筝消失于云天之外。另有一种解释则说重阳放纸鸢是“放吉祥”“放福气”,纸鸢飞得越好,则福气越浓,放纸鸢者不能弄断丝线,若是丝线断了,则“吉祥”“福气”也随之飘向远方。
4、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登高楼抑或是登高台。
5、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6、赏菊重
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7、饮菊花
酒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8、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茱萸节。重阳节人们喜欢佩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其实,茱萸香味浓,实则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二、重阳节保健尤其要做好以下3点
1、补阳为先
体力不支、手足冰冷、失眠脱发、腰膝酸软......如果有这些症状,可能是阳气不足的表现。多数老年人是阳虚体质,而重阳节过后,天气寒冷,体内阳气损耗更为严重。
日常饮食中,可多摄入一些补阳气的食物,如黄牛肉、羊肉、虾、韭菜、陈皮、茴香、桂圆、海参等。中医常用“杜仲、巴戟天”这一经典药对温补肾阳,其中杜仲性味甘温,可补肝肾、强筋骨;巴戟天性味甘、辛,微温,可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此外,老年人还可以适量晒太阳,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以提升体内阳气,改善体弱易感的状况。
2、谨防秋燥
秋季干燥,易伤津耗液,同时也是感冒的高发季节,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低下,更易受到影响。
为应对秋燥,老年人应少吃辛味的葱、姜、蒜、椒等食物,适当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和食品,可起到收敛阴液以生津的作用。
对于体虚、年老的人群,还可以通过中草药调养来提升免疫力、增强体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草药多糖是中草药调节免疫力的物质基础,如灵芝多糖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猴头菇多糖可改善胃粘膜损伤,香菇多糖具有抗病毒作用等。
3、呵护关节
老年人骨质较脆,是骨关节病的高发人群。在重阳节登高时,老年人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注意保护骨关节。
日常中,老年人可以适当食用含有软骨提取物的健康食品。软骨提取物来源于与人体关节软骨组成相似的鸡胸软骨,含有丰富的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等营养物质,可以保护软骨细胞和关节软骨,促进软骨基质和滑液透明质酸的合成,从而提升关节的润滑度和修复能力。
温馨提示: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这样的环境很容易让人产生忧郁、烦躁、凄凉、垂暮之感。对于老年人来说,情绪不畅更会加速生理上的衰老速度,诱发多种疾病。因此,我们应多与父母沟通,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保持愉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