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的“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未成熟,故称“小满”,小满时节,气温明显增高,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气候意义上的夏季。
一、小满养生注意防湿
气温升高的同时,雨水也逐渐增多。在这种高温高湿、湿热交加的环境中,人体感觉湿热难耐,会导致机体出现胸闷、心悸、精神不振、全身乏力等一系列的不适症状。热邪和湿邪都能侵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广东省名中医、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学术带头人彭康教授表示,湿邪入侵,湿性下趋,易导致湿性脚气、妇女带下等病症;湿邪侵入关节,则会导致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伸屈不利、肌肤麻木;湿邪侵入脾胃,会引起腹泻、水肿、食欲不振、恶心等病症。所以,小满时节养生要特别注意防“湿”,尤其是南方地区。
有些人在夏季容易食欲不好,并将其归因于天气太热的缘故,其实“热”并非主要原因,“湿”才是罪魁祸首。“湿”是贯穿于整个夏季的,不单指下雨的那些日子,“湿”的开始就是小满,因此小满养生应该注重防湿。
二、名中医推荐中药食疗祛湿
1、赤小豆
赤小豆具有利水除湿,解毒排脓,利湿退黄功效,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脚气、黄疸、泻痢、痈肿等。赤小豆食用可用于煮饭、煮粥、做汤等。赤豆淀粉含量较高,蒸后呈粉沙性,而且有独特的香气,故常用来做成豆沙,以供各种糕团面点的馅料,美味可口。
本品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皂苷等营养成分。
赤小豆薏米粥:
赤小豆30克、薏米20克,粳米100克,水适量。
将赤小豆、薏米、用冷水浸泡2小时,粳米洗净,加入适量水,同煮成粥,能健脾渗湿、清热消暑。
赤小豆排骨汤:
赤小豆100克、猪排骨300克、食盐。
将赤小豆和排骨分别洗净;置入砂锅中,注入清水,旺火烧滚,约40分钟后,改文火再熬约2小时,至赤小豆起沙,排骨酥软为止;放入食盐即可食用。
2、茯苓
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茯苓皮利水较好,用于水湿外泛、皮肤浮肿等;茯苓安神作用强,用于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赤茯苓偏于清湿热。
现代研究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茯苓聚糖,含量很高。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能降胃酸,对消化道溃疡有预防效果;对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有抗肿瘤的作用,能多方面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能使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并有镇静的作用。本品为药食两用之物,食用可煮粥、煲汤、泡酒,制作成各种糕点,如茯苓饼、馒头等。
茯苓麦冬粥:
茯苓30克、麦冬15克,粳米100克。
洗净,浸泡30分钟,加水煮粥。用于心脾不足,饮食不振,心神不宁失眠者。
茯苓栗子粥:
茯苓15克,栗子25克,大枣10枚,粳米100克。
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调味食。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者。
温馨提示:小满时节天气开始闷热潮湿,这样的气候最易伤害脾胃功能,而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小满时节,防湿祛湿为先,保护脾胃,升降气机,以上中药“祛湿”有发汗除湿、芳香化湿,健脾燥湿、利水渗湿等许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