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饮食讲究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从食疗角度看,中医讲究四季五补,春补肝、夏补心、秋补肺、冬补肾,一年四季都补脾。而豆类则为健脾佳品,多有补脾利湿的效果。
一年四季多吃它比吃肉强多了
1、黄豆
俗语讲:“要长寿,吃黄豆”。中医认为黄豆味甘、性平,入脾经,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清热解毒、益气的功效,能治疳积泻痢、腹胀羸瘦、妊娠中毒、疮痈肿毒、外伤出血等病。而且还能长肌肤,益颜色,补虚开胃,是适宜身体虚弱者食用的补益食品。从中医角度分析,黄豆色黄,黄是脾胃的正色,可以入脾胃而养中气。况且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养好了脾胃自然能让人更健康、更长寿。
2、豌豆
《中国食物成分表》中指出:每100克豌豆中含维生素B10.49毫克,是毛豆的3倍之多,豌豆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叶黄素,对保护视神经、改善视力非常有益。中医认为,豌豆味甘、性平,归脾、胃经,有理中益气、健胃补肾、和五脏、调颜养身、生精髓、止消渴的功效,用于治疗呕吐、痢疾、尿频等症。尤其适宜于糖尿病、肾虚、尿频、遗精及一些妇科功能性疾病。因豌豆养脾,脾主化生气血,故哺乳期妇女多吃豌豆有助于促进母乳分泌。
3、毛豆
毛豆既富含植物蛋白,钾、镁元素和B族维生素也特别丰富。更值得一提的是,嫩毛豆的膳食纤维含量高达4.0%,是蔬菜里的纤维冠军,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脂。气温升高,多吃毛豆还能预防因为大量出汗和食欲不振造成的营养不良和中暑等情况。
4、红豆
《本草纲目》记载:(赤豆)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而治下痢肠澼,解酒病,除寒热痈肿,排脓散血,中医认为:红豆性平、味甘酸,其色红,红则入血,能清利血分之热,故可用于治疗血热诸病,捣烂外用可消肿解。红豆内服可以利水,可外解在表之邪,内清在里的湿热,春夏两季人体易水肿,喝红豆汤不失为一种好的消肿食疗方法,现代研究也证明红豆富含膳食纤维、钾、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确有利水之效。
5、绿豆
绿豆性凉,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止渴解烦、明目降压、利咽润肤、消脂保肝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绿豆皮里面含有大量的抗氧化成分,如类黄酮、单宁、皂甙等。绿豆中还含有生物碱、豆固醇以及大量的膳食纤维等丰富营养物质。不过绿豆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它的“解毒”的作用。《本草求真》记载:(绿豆)所言能厚、能润、能和、能资者,缘因毒邪内炽,凡脏腑经络皮肤脾胃,无一不受毒扰,服此(绿豆)性善解毒,故凡一切痈肿等症无不用此奏效。中医临床常用绿豆治疗暑热烦渴、疮疡肿毒、肠胃炎、咽喉炎、肾炎水肿等病。
6、黑豆
《本草纲目》记载:“(黑豆)入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活血解毒。”在古代,黑豆主要被用作牲畜饲料。牲畜食用黑豆后,体壮、抗病能力强。中医认为,黑豆色黑,入肾,而发为肾之余,故黑豆可乌发黑发。黑豆既可内服,亦可外用,将黑豆在醋中浸泡一两夜,加热煮烂,去渣后用小火浓缩的药液来涂发,可达到“染发须,白令黑”、“黑如漆色”的功效。
7、豆制品
除了日常将豆类入菜之外,将其加工成豆制品也非常常见,一般分为非发酵类的豆制品和发酵类的豆制品。豆制品既不属于蔬菜,也不属于主食,属于单独的一类。但因为其热量较低,用来代替主食的话可以帮助减肥。
由上可见,豆类不仅是古今公认的食疗佳品,还是治病的良药。中医临床重视药食两用之品来治病,一般来讲,只要能保证功效,药味越平和越好,越是药食两用之品越好,能用食补就尽量不要用药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