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可以说是看病/体检时的“指定动作”,小到感冒咳嗽,大到癌症肿瘤,都免不了抽血的检查环节。对此,很多人都有疑惑:为什么总是要先抽血呢?抽血到底能查出什么?抽出来用不完的血,最终都去哪了?今天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去医院看病为什么总让抽血检查?
众所周知,血管广泛分布于全身,血液在其中不断循环流动,为各器官组织提供氧气、营养物质以及代谢毒素。然而,在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会受到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的影响。换句话说,任何一个器官组织的轻微异常都可能导致血液成分发生变化。
小到感冒咳嗽,大到癌症肿瘤,都能通过分析血液成分的变化,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监测疾病的进展及治疗效果。
举例来说,感冒可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若未进行血液检查以观察血液中的成分变化,将无法确定是细菌还是病毒引起的感冒,医生也就不能提供对应的治疗方案。
二、哪些常见疾病需要抽血进行检测
1、内分泌疾病
通过检查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肾上腺激素水平等,能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甲减、甲亢等内分泌相关疾病。
2、脏器功能情况
通过检测血液情况,也可以辅助判断人们脏器的健康与否。譬如,心肌酶指标与心梗相关;转氨酶及胆红素含量与肝脏疾病相关;淀粉酶及脂肪酶指标与胰腺功能相关。
3、感染性疾病
通常情况下,血液内并不存在细菌。当机体遭受感染时,细菌可在血液内大量繁殖,导致患者出现持续发烧、寒颤等表现。而经由抽血培养,可以培养出病原微生物。此外,不少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也能在血液检查中被发现,如乙肝、梅毒、艾滋病等。
4、代谢疾病
在血液检查中,血常规检查是最为常见的一项。它主要涵盖血液的一些基础指标,如血糖、血脂等。通过指标的变化,能够辅助诊断患者是否有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高脂血症等疾病。
三、抽血可以发现哪些疾病?
抽血,即血液检查,通常分为血常规检查、激素验血检查、脏器功能检查等项目,不同项目能够辅助不同疾病的诊断。
四、关于抽血的问题答疑
1、为什么要求空腹抽血?
空腹验血是指在晚餐后不再进食,并在第二天早晨除水外不摄入任何食物的情况下进行血液检查。
临床通过将空腹作为一参考标准,可以直观地比较检查结果与参考值,以判断是否存有异常。此外,进食后血液中的血脂含量会有所变化,可能会干扰血液检测结果。因此,在进行血脂、空腹血糖等代谢项目、血小板聚集率、血液流变学检查和骨代谢标志物等项目时,一般要求保持空腹状态。
2、为什么要抽几管血?
实验室中检查不同项目的检测方法是不同的,多个项目往往涉及多种检测手段,为了给每种检查提供足够的血量,所以抽血可能要抽几管。
3、检测用剩的血去哪了?
多余的血液会被保存大约一周的时间,以备日后医生或患者对结果有异议时,随时拿出来复查。而过了存储时间后,这些血液将遵照医疗垃圾的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温馨提示:抽学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5分钟直至出血停止,注意不要揉,也不要让采血针眼沾水,不宜屈肘按压,否则会增加额外的压力,导致出血、瘀血、疼痛等情况发生风险的增加,若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情况时,应立即平卧,并可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其他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