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可以说是最为方便温和的有氧运动,穿上运动鞋随时就能锻炼起来。然而,对于走路这件再日常不过的小事,很多人对此仍有不少困惑,如:走路是否真的能有助降血糖?走路走得快的人,比走路慢的寿命更长?走路步数越多,越有益于健康?今天小编给大家一一解答。
一、走路有助于降血糖吗?
走路,的确可以帮助降血糖。这是因为,人在走路时,腰腿部肌肉的能量需求增大,可直接分解和利用血液中过高的葡萄糖,这不仅能为行走提供能量,还能使血糖降低。同时,持续步行还可以恢复肌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从而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和功能趋向正常,达到长期降糖的目的。因此,“糖友”们没事最好多走走路。
二、糖尿病患者在走路时需注意什么?
1、选对时机:
餐后60~90分钟进行
2、强度适中:
建议每分钟保持走120步以上,每次持续步行30~40分钟,每周至少运动5天。
三、走路走得越快寿命更长?
先说个结论,走路快的人,寿命的确更长。美国《梅奥诊所学报》2019年曾对47.5万名平均年龄为58岁的参与者,进行了长达7年的随访研究,同时定期收集他们的步行速度和体重指数,然后再通过分析模型来估算他们的预期寿命。研究结果显示,不管体重指数如何,走路快的人,拥有更长的预期寿命。
女性:走路慢的预计平均寿命为72.4岁,走路快的预计平均寿命为86.7-87.8岁;
男性:走路慢的预计平均寿命为64.8岁,走路快的预计平均寿命为85.2-86.8岁。
由此计算得出,走路快的人平均比走路慢的人能多活 15~20 年。
四、走路多快才算快呢?
有研究人员指出,心率要达到最大值的60%以上,或者每分钟100步以上,才算是“走路快”。
个人的主观感受是心率明显加快,身体微微出汗,呼吸稍困难,但还能流畅交谈,这样的走路速度已达到快走强度。为了保证锻炼效果,每次快走应保持40~60分钟。
在此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走路速度虽与寿命长短相关,但年龄、疾病等因素会影响步速,若是强行提高步速反而会影响寿命。像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膝关节疾病的人群,就不宜快走。若是不听劝盲目快走,反而会加重病情。因此,建议大家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合适的步速来锻炼身体,以达到延寿的可能。
五、走路背手能纠正驼背吗?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能在公园看到一些老年人背着手走路,说是为了纠正驼背。
实际上,老年人背手走路,不仅不能纠正驼背,反而会加重驼背,还会增加摔倒等风险。当老年人背转双手时,其手臂需向后旋转,肩关节也就得相应地向前突出。这样一来,人的上身重心前移,使本已佝偻的上身更加向前倾斜。而为了保持平衡,其头颈及下巴又不得不向前伸出,于是整个人就显得更加佝偻。
六、倒退走路能养护腰椎?
在倒退走路时,人体会自然地保持脊柱后伸、骨盆后倾的重心向后的姿态,这样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由于脊柱向前弯曲造成的驼背体态,减轻椎间盘所受到的压力,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
即便倒退走路对腰椎有一定的好处,但仍不推荐大家这样做。倒走时,人不能通过双眼观察行进方向的路况。如果场地选择不当,在狭窄、人员众多的场地锻炼,很容易造成自身或者他人的受伤。即便是在空旷、平坦的场所,一旦意外发生,人也难以及时作出提前判断和避让。
七、步数越多越有益于健康?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认为“日行万步才对健康有好处”。如果你也抱有同样的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一味追求步数,带来的可不是健康,而是健康隐患!一方面,盲目追求步数,很容易导致膝关节磨损变形,出现膝关节滑膜炎、积液、半月板问题;另一方面,长期不运动的人,突然大量走路,还可能有横纹肌溶解的风险。
八、每天走多少步才合适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版)》指出,成年人每天应累计进行相当于步行6000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当然,如果走不到6000步,也别勉强,以自身情况量力而行。比如对患有冠心病的人来说,每天走三四千步就算不错了。
温馨提示: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背手走路这种姿势,还存在重心不稳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摔倒受伤,老年人摔倒的严重性,而老年人的平衡力退化,若倒走时间过长,还容易失去对平衡的控制,行走不稳导致摔倒受伤,想必大家也清楚吧,轻则软组织损伤,重则关节骨折、加重死亡风险,由此来看,倒退走路带来的潜在益处,与其所带来的健康风险相比,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