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竟然越睡越累,到底怎样才是“午睡”的正确打开方式?很多人平时有午睡习惯,那么午睡究竟哪些好处?要注意哪些事项?如何科学午睡?今天小编给大家一一介绍。
一、中午小憩,功在养阳
国医以为,人体的起居作息与天然界四时阴阳、昼夜变化戚戚相干,就寝亦遵“天人相应”的原则。中午(中午11时至下午1时)体内阳气从壮盛时代开端虚弱,阴气逐步开端增加,与子夜一样,处于阴阳交代的时候。《内经》曰:“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故而“子时大睡,午间小憩”。清代闻名养生家曹廷栋在《老老恒言》中说:“逐日时至午,阳气渐消,少息以是养阳;时至子,阳气渐长,熟睡以是养阴。”以为午后阳气消退,应适度苏息,减少阳气的消耗。
西方国家过去认为,午睡是一种懒散的表现,现在则不然。近年来,德国精神病研究所的睡眠专家们发现,人体除夜晚外,白天也需要睡眠。上午9时、中午1时和下午5时是白天的3个睡眠高峰,尤其以中午1时的睡眠高峰较为明显。在睡眠高峰期,人往往会感到疲劳困乏,因此午睡也是自然睡眠周期的一部分。午睡犹如一次“充电”,以养精蓄锐。
三、科学午睡有四忌
午睡要讲究科学,否则会适得其反,具体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忌午睡时间过长
以30-60分钟为宜。时间过长,大脑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促使脑组织毛细血管关闭时间过长,使脑的血流量相对减少,体内代谢过程减慢,导致醒后周身不适而更加困倦。
2、忌午饭后立即午睡
以午饭后30分钟开始为宜。午餐后人的胃肠蠕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这时入睡,心脏供血量少,也会影响全身和大脑的供血,睡醒后会更加疲劳。
3、忌坐着午睡
坐着睡觉时心率较慢,血管扩张,流经各脏器的血液速度相对减慢,大脑的血流灌注则会更加减少,而引起“脑贫血”,导致醒来后常会感到头晕、耳鸣、腿软、视物模糊、面色苍白。尤其老年人心功能减退者更应注意。
4、忌醒后立即起床
特别是老年人,起床动作要慢,建议做到三个“半分钟”:
四、老年人午睡要因人而异
随着增龄,老年人的机体各系统功能降低,体质减弱,容易疲劳,大脑皮质的抑制减弱,夜间不易入睡,凌晨容易早醒,这样就容易出现打盹。因此,老年人需要适当的午睡。但是,有的观点却认为“老人不宜午睡”。有些老年人午睡醒来,不但没有变得精神抖擞,反而出现了头晕头痛、心悸疲乏等不适现象。那么,老年人到底该不该午睡呢?
医学专家认为,不是所有老年人都适宜午睡,如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的老年人,或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者,特别是因脑血管狭窄而经常出现头晕症状的患者并不适合午睡。这是因为,睡眠时心率相对缓慢,脑血流减少,容易导致老年人大脑暂时性供血不足,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引发其他疾病,因此,午睡也要因人而异。